编者按:近日,《西安日报》新媒体平台以题为《西安美院博士用人工智能技术呈现“艺术数字版地方志”》报道西安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杨田田创作的数字艺术作品《天工织梦——新质生产力下的数字西安地方志》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设计方法,饱含作者对西安这座城市的深情,让观众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设计方法巧妙融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6月4日,在全球知名新媒体艺术行业媒体与资源对接平台“MANA”上, 《天工织梦——新质生产力下的数字西安地方志》的视频登上热搜榜周榜第二位。白墙为纸,科技映画,光阴满壁,这段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设计方法的视频,正是西安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杨田田创作的数字艺术作品。记者采访了杨田田博士,了解到《天工织梦——新质生产力下的数字西安地方志》饱含着一位本土艺术家对西安这座城市的深情,也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设计方法巧妙融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市民在参观《天工织梦——新质生产力下的数字西安地方志》时,与投射在墙面的照片矩阵合影
一种新颖的“地方志”:让过去的变迁融入未来的想象
上周在西安美术学院举行的实践毕业展中,杨田田带来的数字艺术作品《天工织梦——新质生产力下的数字西安地方志》,吸引了很多艺术爱好者、业内学者和普通市民的围观。
在不到10平方米的沉浸式空间中,万余张承载百年光阴的西安城市图片,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设计方法的加持下,“变身”成混搭虚拟与现实的城市影像。当它们投射在墙壁,牵引起参观者对于西安的记忆和情绪,也让历史流淌,令城市未来浮现于众人脑海之中。
巨大而充满科技感的几何形、花朵形、漩涡形动画,时时变幻,将上万张不同历史时期的西安城市图片资料组合成矩阵,描摹出原本抽象的大数据推算与形成过程。
《天工织梦——新质生产力下的数字西安地方志》中投射在墙面的照片矩阵
不同历史风貌中的大雁塔、小雁塔、城墙、钟楼、碑林碑刻,与满脸沧桑的老者、头戴虎头帽的孩童、皱着眉头的关中汉子、青春气息逼人的当代少女……以大特写的形式,迅速闪现、融合、变化和更替,似乎光阴从眼前飞速流转。
《天工织梦——新质生产力下的数字西安地方志》展示现场
在《天工织梦——新质生产力下的数字西安地方志》近4分钟的影像中,百年前的沧桑和新时代的瑰丽画面流畅而生动地接轨,吸引许多观众久久驻足细看。“刚才影像里闪过的大雁塔,就是我年轻时候的大雁塔。”有老人小声议论。也有小朋友兴奋地跟妈妈说自己的发现:“妈妈,你看,这不是奶奶的照片吗!”还有年轻人从中看到了西安的“未来感”,“是不是加了规划模拟动画啊?”
《天工织梦——新质生产力下的数字西安地方志》展示现场
“很多参观者反馈,自己对影像中的片段有真实记忆或感知,但其实,这段影像却并不是真正意义真实存在的——它们可以视为是以西安城市文化变迁为线索,对AI人工智能下的城市数据、文化变迁与科技美学进行融合,以此生成的一段对西安城市真实历史、数据与艺术想象融合的交互呈现。”作为《天工织梦——新质生产力下的数字西安地方志》的创作者,杨田田已扎根并任教于艺术与科技设计领域多年,她以“艺术数字版的‘地方志’”定义作品。
杨田田在接受采访
杨田田告诉记者,为完成这件作品,自己和团队进行了近4个月的资料收集和数据制作工作,“我们收集了1900年到2023年间,超过万张的西安城市图片资料,将它们‘投喂’给数据库,并通过多种方式精密训练城市数据与历史图像,在AI技术与大数据算法的帮助下,运用数字设计与人工智能创作出了艺术数字维度的‘西安地方志’。”
在杨田田看来,这一别出新意的“地方志”,是对城市的理性算法与感性想象进行了融合,“它浓缩了西安跨越世纪的时间和空间,也让过去的变迁融入对未来的想象。”
从全新角度“观城”:新科技能助力人与城产生更多情绪共鸣
杨田田是土生土生的西安85后,从小在城墙根下长大,她对这座城市有极深的感情,也因此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领域——数字设计交互空间涉及的人机协作的设计创作方法,为这座城市做些什么。
地方志,成为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我们熟悉的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志,是严肃、详实而沉稳的,有漫长的历史轨迹。但另一方面,数字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普通人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包容性去读志和读史,所以怎么让人快速感知与融入西安城市的浩瀚?如何用数字化方式激活城市资源?“杨田田认为,AI与大数据可以提供更多神奇的“玩法”。如《天工织梦——新质生产力下的数字西安地方志》,就不需要严肃的讲解,没有认知壁垒,大众可以以更轻松的方式感知城市变迁,并且在观影互动中,产生与城市的情感投射。
小观众在观看《天工织梦——新质生产力下的数字西安地方志》
这些天,《天工织梦——新质生产力下的数字西安地方志》不仅在展出现场吸引西安市民关注,也在网端火了一把,登上业内闻名的“MANA”等多个新媒体平台。连西影厂老演员、87版《红楼梦》中香菱的饰演者陈剑月,也从网上关注到这段视频,称其“好像有一种魔力,能让我们突然不再纠结时间,(是)有生命力的东西!”
在杨田田看来,自己和团队所做的只是“抛砖引玉”,“西安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非常丰富,伴随科技不断进步,未来数字文化产业的布局相信会更丰富多彩,城市文化的传播也一定会有更多创新方式。”
“我不仅希望通过一件作品让大众能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和感受西安的文化历史,更希望激发更多人关于城市过去与未来的讨论和想象,与更多文化与科技领域的从业者一同并肩,展现西安城市建设中的纵横捭阖、日新月异。”杨田田说。
(责任编辑:邢书磊 / 编发:问帼倩 / 资料来源:西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