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聚焦西安美院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以“关中忙罢艺术节”为切入点,用文化基因唤醒艺术创作。将乡土变为艺术空间,将田野化为展演现场,把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的美学相结合,展现了我院以文艺赋能乡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多彩的民居墙绘,多样的田间雕塑,简洁时尚的“村长之家”接待中心……走进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浓厚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近年来,从建起村史馆、美术馆、麦田剧场等文化场所,到连续举办四届关中忙罢艺术节,不少艺术工作者来到这里,为山村增添艺术色彩。
艺术进入乡村,造福广大群众。5年前,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武小川和学生来到蔡家坡村,被这里的乡土风情吸引,艺术创作的种子就此扎根。如今,一些知名艺术家定期驻村,40多名艺术家及青年创业者选择常驻。他们和村民一起努力,让村容村貌悄然改变:村道两旁,装置艺术作品新颖别致;特色农居墙体上,彩绘形象生动;一座座雕塑,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武小川说:“艺术融入乡村,乡土也能变为艺术空间。”借助艺术创作,村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我的家乡很美,我们农民有力量有智慧。”这是广大蔡家坡村村民的共识,也说明艺术带来了改变、鼓舞了人心。在今年举办的艺术节上,贾玉莲老人获得田野手艺大赛金奖,她高兴地说:“我做了一辈子面食,做好饭就是传承饮食文化。”通过艺术这一桥梁,传统农具和生活用品成为展厅展品,田野里矗立着麦客摄影作品,让乡村文化迸发出新活力。艺术节的策展人说:“通过艺术表现,要唤起村民的自豪感,也要让游客体味到乡土文化的魅力。”以文化人、以文动人,人们可以在艺术创作中更好感受乡村发展的文化底蕴。
用艺术点亮乡村,应注重把生态人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蔡家坡村位于秦岭北麓,生态优势显著、人文资源丰富,正在探索一条集艺术、生态、旅游、农业产业等为一体的发展路子。同时,鄠邑区加大政策扶持,为包括蔡家坡村在内的多个村子聘请美术学院教授担任“艺术村长”,以艺术赋能振兴发展。鄠邑区主要负责同志说:“坚定文化自信,让文化魅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基础,不断激活各类资源、深挖特色价值,就能不断唤醒乡土之美,释放发展潜能。
艺术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起着独特作用,目前,艺术乡建仍在探索发展阶段。艺术如何更好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不同艺术形态与乡村产业如何有机融合?回答好这些问题,需要各地在突出地域性、创新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艺术特点、群众需求、发展要求,实现文化、社会、经济等多元融合。让乡村更美、为乡村赋能,在广袤田野播撒艺术的种子,相关工作大有可为。
好风景带来好前景。如今在蔡家坡村,一树一花、麦田泥土、传统习俗皆为艺术,蕴含着发展致富的资源。村民感慨:“村子这么美,打心里高兴。”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加大资源投入、加强帮扶力度、弥合发展短板,不断发掘乡村振兴的优势与潜力,艺术必将为美好生活增添更多光彩。
“关中忙罢艺术节”简介
2018年,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师生成立关中艺术合作社,在关中的乡村中开展各类深入地艺术实践教学,致力于乡村文化再建,并于2018、2019、2021年6月麦收时节,在西安美术学院、中共鄠邑区委区政府的共同支持下,在石井街道的蔡家坡等村,连续举办了三届“关中忙罢艺术节”。艺术节突出劳动、合作、收获、欢乐的理念,借助农业文明的传统民间节庆——忙前节、忙罢节,突出传统乡村社会所倡导的“乡约”“乡礼”“乡俗”“乡庆”,细妙的展现着其延绵的生命力。活动以“终南山下,享·关中忙罢艺术节”的理念,借助终南山丰富的自然与历史资源,将乡土变为艺术空间,将田野化为展演现场,以终南戏剧节、终南生态艺术项目、社区艺术项目等多个板块,用艺术激活忙罢节庆传统,推进乡村复兴,开展的艺术项目突出在地性、生态化、实用性,将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价值认同、规范秩序,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创新文化、生活美学相结合,共同构筑城乡文化相互成就的有机关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责任编辑:邢书磊 / 编发:问帼倩 /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