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学院在雁塔校区学术报告厅举办2025年“学院大讲堂”334期《DeepSeek的实操技巧与AI安全》讲座。讲座邀请了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禹勇担任主讲人。学院副院长张浩出席并主持。
讲座中,禹勇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脉络,通过对比国内外主流AI工具特性,重点讲解了DeepSeek模型在多模态数据处理、跨软件协同创作及提示词优化方面的实践路径。特别结合艺术教育场景,演示了 AI 辅助生成教学课件、智能解析学术文献、跨模态艺术创作等创新应用案例。其中,利用六合分析法优化指令设计的方法论,为师生提供了可操作的 AI 工具使用框架。同时,禹勇也强调了“智能向善”理念,剖析AI“数据幻觉”现象及网络投毒攻击风险,呼吁理性看待技术局限性,在保持原创内核的基础上探索人机协同新模式,建立“技术使用+人文审视”的双重保障。
张浩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对艺术领域及人才培养方式带来颠覆性冲击。作为西部唯一的高等美术院校,学院需敏锐找准定位,立足“五名”战略,以人工智能为抓手推进教学改革,筑牢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创造力与学生就业竞争力。本学期相关部门将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培训,推动改革实施,以开放姿态推进人工智能与艺术人才培养等深度融合,提升学院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朝着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等美术学院目标迈进。他提到:“唯有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才能筑牢办学特色,培养兼具艺术素养与数字思维的新时代人才。”
各教学单位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师生代表共260余人现场聆听了讲座。

副院长张浩主持讲座

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禹勇讲座

讲座现场
(责任编辑:邢书磊 / 编发:问帼倩 / 图片来源: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