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于3月4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亲切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讲话。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积极建言献策,热切回应百姓急难愁盼。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国家发展明确了目标任务,为全国人民传递了信心力量,西安美院广大干部师生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反响热烈。
党委书记丁巨涛:
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为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西安美术学院全体师生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将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紧密结合,积极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锚定高水平有特色“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等美术学院建设目标,进一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大批拔尖创新美术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教育强国建设中勇担使命、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西美力量。
党委副书记、院长朱尽晖: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我国在新时代新征程锚定了发展航向,为高等美术教育的创新式变革提供了精神指引。西安美术学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扎实推进创新型高等美术人才培育体系建设,用心用情加快“双一流”建设。纵深推进“五名”战略贯通落实,持续推进国家“人工智能+”行动与高等美术教育深度互融,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弘扬“艺术为人民服务、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优良传统,不断创新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全心全意培养文化底蕴丰厚、专业基础扎实的高素质美术人才。凝心合力办教育,宵衣旰食攀高峰,西安美术学院全体师生将以奋发有为的实干精神,团结一心推动国家高等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委副书记邱必震: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书写了凝心聚力、坚定信心的崭新篇章。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领悟时代精神,在思政学习中提升艺术修养。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核心要素,主动拥抱信息化时代发展浪潮,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以更宏观的视角和更开放的姿态,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边界和深度,努力培养出既有卓越艺术才华又具备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艺术人才,为国家的文化繁荣和艺术事业的发展贡献西美力量。
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沈韬: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校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科学技术创新的策源地。面向新的技术革命和战略机遇,我们要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力,深刻把握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人工智能+”行动等重大部署,扎实谋划“十五五”重点改革任务;要切实提高政策转化力,不断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学院综合改革,激发办学动力活力,加快构建高校人工智能辅助教育新形态;要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紧紧围绕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和学院党政年度目标任务,勇于担当作为,为破解学院建设发展瓶颈问题和师生急难愁盼,推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当好“服务员”。
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高强:
春风浩荡,奋楫扬帆。2025年全国两会圆满落下帷幕。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关乎国计民生,教育作为国之大计更是备受瞩目。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只有把高校建设好,以更大的力度推进高校改革,实现分类发展,积极适应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高校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牢记初心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推进高质量党的建设工作,有效提升自身作风能力建设,勤勉务实、励精笃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韩晓剑: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我们将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党的创新理论及时融入思政课堂,贯彻落实《新时代陕西省立德树人工作指南》,优化“五育”并举育人机制,深入实施“铸魂”“传承”“强基”“淬炼”“解惑”五项行动,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美术教育深度融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升德育工作质效,为构建“大思政课”新格局,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贡献力量。
教务处处长郭继锋:
积极迎接挑战,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全国两会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丽的心灵。要高度重视周秦汉唐历史文化、延安革命文艺、西北民族民间艺术以及当代“长安画派”与“黄土画派”的四大传统,加强绘画、书法、美术史论、中国民间美术的四大基础教学,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运用AI新媒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艺术拔尖创新人才,提升学院国际影响力、服务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支撑力,引领新时代中国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科研创作处处长刘晨晨:
献策建言凝众志,春风浩荡启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作为一名民盟艺术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思考艺术教育如何对科技对人才起到支撑作用。面对人工智能,习近平总书记深思远虑,强调“基本功”不能丢。艺术教育的“基本功”也许正是坚持“弘美厚德 借古开今”。坚持心灵与手作对美的直接诠释,坚持术道与智巧的协同共育,坚持守正传统与博彩创新兼济发展。对“美”的认知、解读、创造与传播是专业领域的事,也是跨学科跨行业的契机,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底色与强音,更是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油画系党委书记陈彦婷:
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事业,新时代美术教育责任重大。我们学校不只是培养艺术家,更是正确塑造人生观,传承文化、培育审美的园地。我们努力将思政教育融入美术教学,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文化观,用画笔描绘新时代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鼓励教师探索前沿,不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让美育教育更具国际影响力。我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继续带领师生深化教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美术教育一定能为我们国家培养出更多有担当、有情怀的艺术栋梁 。
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张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等一系列重要理念与有力举措,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推动其高效实施。教育作为百年大计的根本所在,其中设计教育精准锚定国家战略需求,为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输送创新动力。在全力奔赴教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坚持人才培养与产业变革紧密同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筑牢产业发展的人才根基,以坚定的决心和十足的信心,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为其贡献力量。聚焦各项教育改革举措的落实,以实际行动奋力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向着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勇毅前行。
工艺美术系副主任刘谦:
全国两会的召开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进行战略部署,精准标注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坐标,为高校教育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来看,全国两会多次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把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教育的生动实践,锚定提质培优目标上持续发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让艺术特色更加鲜亮,加强非遗保护,融入数字化技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王珊珊:
在观看学习全国两会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专门论述,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在往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坚定立德树人的初心,更好地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用好大课堂大资源,以生动案例将全国两会精神积极融入思政课堂,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帮助学生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通过思政课堂指引学生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取向与学习创作紧密联系,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持续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
建筑环境艺术系教师胡月文:
通过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所提出的关注民生与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及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核心精神内核,由衷将高校教师的身份带入其间,思考将相关精神融入一线教学当中。针对二三年级基础课程,设置与全国两会相关的社会课题与经典案例分析,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调研、分析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大四毕业生课程设计,突出将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教学实践课程与项目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将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服务当中,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发展及民生改善等战略方针。由此,在设计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版画系教师周韦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东西丢掉。作为版画系的一名教师,我对这句话感触颇深。在美术教育中,红色基因是重要精神养分。革命历史题材的版画创作,能让学生深刻领悟先辈们的奋斗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这是对心灵的滋养。中国传统绘画、民间艺术中蕴含的美学观念和独特技法,为版画创作提供了深厚底蕴,能提升学生基本认知与审美能力。而道德培养贯穿始终,培养学生诚信品质,不抄袭、不浮躁。只有坚守这些,才能培养出德艺双馨的优秀美术人才,为艺术发展贡献力量。
雕塑系教师强飞龙:
作为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师,聆听了今年两会关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的部署,手中正在雕琢的刻刀愈发有了温度。在公共艺术创作中,我始终秉持“雕塑即民生”的理念。我们团队设计的“丝路印记”城市雕塑群,将汉唐纹样解构重组,让历史基因在现代都市肌理中焕发新生。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正是文化自信的立体呈现。美术教育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时代精神的塑造。这把传承的刻刀,将在新时代继续镌刻属于中国的美学篇章。
服装系辅导员张莹: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国家发展锚定方向,也为高校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指引与思考。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行了重点部署,突显了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这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要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立足本职岗位,聚焦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利用数字化技术深度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践行辅导员的责任担当。
跨媒体艺术系教师崔凯敏: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让我备受鼓舞。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在复杂形势下保持稳定增长,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科技创新成果突出,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2025新年伊始,Deepseek让世界震撼,我期待科技创新能继续引领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希望在文化艺术领域,能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创新。作为一名实验艺术专业教师,我将积极探索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之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作品更加富有时代感和前瞻性,为学院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艺术人文学院教师刘尚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数年之后,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聚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应当说,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当下已经成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共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应领会报告精神,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与学术专长,深度对接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以及院系学科建设发展需求,从而探寻国家战略导向、院系发展需求、个人研究兴趣的“最大公约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传播学术,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影视动画系教师李添蕾:
全国两会的召开让我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作为美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将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融入跨学科元素和数字技术,在课程中,以陕西历史文化背景作为创作主题,结合数字技术创作能够展现陕西厚重历史文化风貌的作品,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坚定文化自信,为社会培养更多能够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文化自信的数字艺术人才。以自身的敬业精神和艺术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美术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中国画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张瑞娜:
作为一名中国画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想起曾经在乡村小学实施过的“美育进乡村”公益教学项目时,我深切感受到乡村孩子们对绘画学习的渴望与热情,而当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在家长面前时,村民们也领略到了中国画的独特意蕴,那时,我深切体会到了自己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应不仅关注自我创作中的“笔墨当随时代”,也应学以致用,用自己的专业回馈社会,在社会和人民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书法系2023级硕士研究生赵少木:
作为新时代西美学子,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勇担使命。一要以立德修身为根本,深挖书法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用毛笔书写时代精神;二要以创新实践为驱动,努力成为人文底蕴与科技素养兼具的综合型人才;三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积极参与城乡美育建设。新征程上,我们要以“躬耕笃行”的姿态,把全国两会擘画转化为书法艺术的生动实践,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艺术教育学院2022级艺术美育(美术学)本科生张柏森: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强化以美育人,拓宽学科边界”的论述令我倍感振奋,未来的美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扎实的艺术功底,更要具备科技素养与创新思维。全国两会提出的“构建中国特色艺术教育体系”目标,激励我在专业学习中不断探索。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在专业学习中强化使命担当,用艺术实践传递时代强音,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邢书磊 / 编发:问帼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