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设计为人民——有蛇有得丰收年”主题展览在西安未美术馆开幕,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袁红、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刘文、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刘征军、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李红兵出席开幕式。
朱尽晖首先对大家表达了新春祝福,从中国“春节”和“蛇”的文化属性出发,强调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合”文化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此次“设计为人民——有蛇有得丰收年”主题展览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成果,不仅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面貌,同时为我们呈现了丰富的非遗创新转化成果,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是设计为人民科学理念的有效落实。他对此次展览给予高度评价,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精彩的非遗文化传承活动,祝愿此次展览顺利举办。
袁红表示,在蛇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也是“春节”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喜庆时刻,“设计为人民——有蛇有得丰收年”主题展览具有非常好的社会时效性和现实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之源,是文化软实力的内在支撑,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本次展览展现非遗共享理念及创新设计成果,为非遗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希望在今后与西安美术学院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不断探索非遗创新的发展模式,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刘征军表示,“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此次展览展现了在设计与考古人才培养方面深耕细作的丰富成果,诠释了“设计为人民”的核心理念。陕西非遗资源丰富,如何让其在现代生活中持续发光发热是紧迫课题。未来要加强与各方合作,深入挖掘非遗资源,利用高校与专业机构优势为非遗量身定制创新发展方案,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为庆祝“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助力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转化,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与西安美术学院共同策划了“设计为人民——有蛇有得丰收年”主题展览及系列活动。旨在透过蛇这一独特文化符号,引领大家深入领略春节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展览通过架上艺术、设计艺术以及非遗传承人的现场展演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转化成果,是一场集文化传承、交流合作、审美提升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仅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是促进了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学院相关部门、教学单位负责人及专业教师和学生代表,陕西启迪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西安蓝溪科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陕西云集柿业有限公司、启迪TusPark•星商业、西安未美术馆、万享收藏卡等机构以及木刻版画、手书、古陶埙非遗传承人等参加开幕式。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致辞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袁红致辞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刘征军致辞

合影留念

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邢书磊 / 编发:问帼倩 / 图片来源:设计考古)